您的位置::弘鑫农业网 >> 伯芹

剖析面粉的中国式产能过剩东京油楠对生耳蕨金凤藤画笔菊属毛喜光花

时间:2022年07月07日

剖析:面粉的中国式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一直是中国产业发展的“痼疾”,这些年有加剧势头。环顾周边产业,不仅钢铁、水泥、汽车、纺织等传统产业存在这种现象,就连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新兴产业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造成各种资源的极大浪费。在这种大环境下,粮食行业自然不能免俗,也陷入了这一困局。中国的面粉加工行业目前就正面临着这个难题。其实,中国式产能过剩具有其自身特点,究其原因,不是“市场失灵”,而是“政府失灵”。要破解这个大困局,须从“中国特色”出发,还是那句话:要转变政府职能,让市场成为产业运作和创新的主体,政府则扮演好“守夜人”的角色。

“政府失灵”与中国式产能过剩

国际上,产能利用率是考察产能过剩的重要指标。根据美国经验,当工业产能利用率超过95%以上时,代表设备使用率接近全部;当产能利用率在90%以下且持续下降时,表示设备闲置增多,“产能过剩”出现;工业产能利用率在81%及以上时,为正常的“产能过剩”,低于81%时,为较严重的产能过剩。按这个标准,我国当前“产能过剩”已渗入多个行业。

相较传统行业,我国粮食加工业产能过剩问题一点也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面粉加工行业的产能过剩率约为65%。近年我国小麦粉加工企业急剧扩张,且目前一些地区和企业扩大产能的热情依然不减。据统计,我国小麦粉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由2005年的8090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18000万吨,产能翻了一番;若将未纳入统计的小微企业及2012年以来新增产能计算在内,我国小麦粉加工产能更大。但相对于日益扩张的产能,开工率却越发降低。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统计,我国面粉企业平均开工率只在35%左右,全行业利润也仅有1.5%上下,许多企业面临亏损。

在现实市场环境中,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市场调节具有一定滞后性,某些产品和服务供大于求或供不应求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能过剩不是偶然,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一种常态,具有规律性。换句话说,它具有内生性,是市场失灵的表现,可以被看作是市场机制调节经济活动不得不付出的成本。但中国的问题是,为何产能过剩会长期存在?这就要剖析背后的“中国特色”了。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是产能过剩的根源。然而,作为一个新兴市场,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尚未完成,消费升级换代还未实现,潜在的消费市场巨大,还远未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阶段。实际上,与理论意义上的产能过剩和发达国家源自私人投资的产能过剩不同,我国的产能过剩主要形成于政府投资,也可以说是“政府失灵”的表现。

我国的产能过剩本质上是政府失灵,而其直接推手则是政府补贴。政府习惯于通过加大补贴来拉动企业投入,然而补贴扭曲了正常市场环境下企业的判断,致使出现不少企业靠补贴存活的现象;同时政府补贴也招来了诸多外国政府因此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我国燃料乙醇行业就是典型的在政策推动、补贴鼓励下发展的行业。因为政府一鼓励,风险就降低,生产就容易过剩。有报道就曾指出,无论是粮食乙醇还是非粮乙醇,生产燃料乙醇本身并不赚钱或赚钱很少,国家的补贴及税收优惠才是燃料乙醇企业需要的。利润的来源就是补贴。虽然补贴在不断下调,但只要进入国家定点生产企业之列,利润还是很有保障的。

产能过剩危害粮食安全

毋庸置疑,产能过剩对社会造成的资源浪费的危害是重大的,而粮食还可以利用其高遮盖力代替部份钛白粉行业的产能过剩更有害于国家粮食安全。产能过剩导致中间需求膨胀,令原本就过剩的产能继续消耗更多的粮食,既造成浪费,又向市场发出错误信息,刺激了不必要的供应增加,导致市场最终供过于求。由于产能一旦形成,就要付出成本,这使得闲置产能天生具有一种资源“饥渴感”,亟待喂养。但事实上终端市场并不需要那么多供给,因此过度膨胀的“中间需求”实际上造成了资源浪费。据国家粮食局数据显示,年我国小麦粉加工量从5533万吨大幅上升至8519万吨,三年间涨幅近3000万吨。对应地,据USDA估算,年间我国小麦总消费量约为1.23亿吨,其中约1亿吨是制粉消费,而这个消费规模近年来变化不大,可以说这部分消费进入了稳定期,增长的空间很有限,甚至随着人们口粮结构的升级会有所下降,这是全球的一个消费规律。为何小麦粉产量和消费量的增长趋势有如此大差异呢?另有数据统计,年,我国小麦粉加工产能从12167万吨大幅上升至18000万吨,增幅达5833万吨,与小麦粉产量增长趋势相当一致。抛开统计口径等因素,我们可以说,产能扩张引起的“中间需求”的过度膨胀是造成小麦粉产量和最终消费量趋势差异的主因。

从这个角度看,过剩的产能推升了小麦需求,进一步加剧了“麦强粉弱”的现象。圆叶玉兰由于产能过剩且产品同质化,面粉行业和广大粮食加工行业一样,都是一边既要承受有托市支撑的麦价,一边又因竞争激烈而难以把成本转化到消费者——不敢轻易涨价,怕丢掉市场。因此,“麦强粉弱”、“稻强米弱”等原粮坚挺、成品粮疲软的局面就一直延续。据中华粮监测数据,2009年至今,小麦全国收购均价从1774元/吨上涨至2487元/吨,涨幅超过40%,而同期面粉价格则由2395元/吨涨至3093元/吨,涨幅仅为29%,面粉-小麦价差也从2000年以前的高达900元/吨,降至当前元/吨的水平。

两难的结构性产能过剩

正如农业部发出的警示,我国面粉行业的产能过剩属于结构性产能过剩。结构性过剩意味着“过剩”与“短缺”并存,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从企业结构上看,生产粗放、技术水平低的中小企业数量居多,产能利用率较低,但能与国际粮商抗衡的大企业则很少。2010年,我国小麦粉加工企业中,日处理能力在200吨以下的中小企业占总数的62%,加工能力和小麦粉产量分别占24%和15%,年平均产能利用率在43%左右,远低于70%的国际公认标准。在星罗棋布的企业中,耀眼的很少,产业集中度太低。据国家粮食局和中华粮数据,2011年我国小麦粉产量前5家企业的合计产量仅占总产的9.39%。相比之下,法国三大面粉集团公司的面包粉共占市场份额的44%,日本4家面粉企业合计产量占总产的66%,其中仅是日清一家企业就占总产的35%,行业集中度之高可见一斑。一直以来,我国面粉行业的受关注度就比较少,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其中的原因主要是没有规模较大的集团企业。尽管近年来很多面粉企业都在想方设法进行扩张,但还是没有哪个企业能有引领整个面粉行业的魄力。

另一方面,从产品结构上看,我国面粉企业加工的普通面粉居多,专用型、功能性产品偏少。2010年,我国特一、特二、标准粉产量占面粉总产的88%,专用粉、全麦粉、营养强化粉等产量仅占总产的12%,远不能满足女贞属下游加工企业的需求。再看另一个数据,在当前的近万家面粉加工企业中,有215条为引进国外先进或较先进的面粉生产设备,从瑞士布勒公司引进的顶级面粉生产线有98条,其余100多条分别从日本佐竹公司、意大利奥克利姆、高尔菲特、圣加蒂、贝尔加公司及德国的哈普勒公司引进。引进设备年生产能力为1280万吨,占全国面粉行业生产能力的3.6%,如果这些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可满足市场需求量的11.1%。也就是说,生产高等级面粉的设备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为什么高等面粉的供给与需求长期存在缺口呢?这还得从小麦的供给上找原因。我国是世界小麦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但从1997年以来,我国小麦开始出现结构性过剩,普通小麦大量积压而优质小麦却供不应求,当时缺口达1000万吨左右,国家每年都要大量进口才能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优质麦供不应求的趋势有增无减。并非加工企业崇洋媚外排斥国产麦,而是国产麦的品质实难与进口麦竞争。据专家介绍,高品质的面包对面粉有特殊的要求,但国产优质小麦的品质却大都达不到要求,所以只能大量进口。我国优质小麦在品质上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小麦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所以国内大中型粮食加工企业要么不用国产优质麦,要么只是将国产优质麦加工的面粉作为配粉,或用于加工低档面包等食品,导致我国每年要从国外大量进口优质小麦,以满足加工企业的原料需要。

其实,我国的山东、河南、陕西、辽宁、河北等小麦主产区的小麦生长自然条件与美国、加拿大相当,但为何国产优质小麦品质不高呢?研究指出,原因有二。一是由于国产优质麦种植规模小,且种植分散。优质小麦要求连片种植并单收、单打、单贮,才能有效保证其品质。美国、加拿大等国小麦品质远高于我国优质小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国家的小麦都是按不同的生态区划定种植区域,一个区域内大规模连片种植同一个品种,从而保证了小麦品质的稳定。但目前我国优质小麦仍然采用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模式,一个乡往往种植几个乃至十几个不同的优质小麦品种,优麦品种混杂种植,导致品玉门质严重下降。二是由于一些地方盲目推广种植不适宜的优麦品种。不少地方在发展优质小麦时,只顾层层订指标、下任务,却漠视优质小麦的试种示范工作,“只拉车不看路”,匆匆引导农民种植不适合本地区生态的优麦品种,导致优麦品质严重下降,也打击了农民种植积极性。

行业整合浪潮下企业的出路

从上述两方面结构性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未来面粉行业整合的两个大方向:一是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淘汰一大批无竞争力的企业,形成几家能与国际粮商抗衡的大型集团企业;二是产品向细化、精化、特色化转变。有数据表明,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美国的面粉加工企业从423家减少到195家,法国从1400家过渡到730家,日本从1000多家减少到119家。整合后,美、法、日的设备开工率分别从70%、40%和35%提高到93%、80%和 80%,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国家级品牌,如法兰西面粉。可见,行业的整合将促使企业优胜劣汰,也将使当前无序的价格竞争上升为品牌、价格、服务、全产业链的综合竞争。

身处这个浪潮之中的企业,该如何应对?笔者认为,企业必须根据自有资源,制定适当的战略。企业战略的制定不是简单勾画一个蓝图,而是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根据自有资源找出企业发展的方向。随着行业整合的推进,大企业将越来越大,规模经济效应突出,因此大企业走规模化路线是有优势的。笔者近期走访广东的一些大型面粉企业,他们在很多方面也都体现了这种战略思维。部分龙头企业家表示,“相对于专用粉,现阶段普通粉仍是市场的主要消费对象,尽管单位利润比较低,但我们的销售量非常大,这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优势”。而成本管理则成为其中关键,全产业链又是控制成本、降低风险的有效路径。同时,大企业有资本、技术和人才,应在各方面创新上引领行业进步。正如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白美清所言,在目前形势下,应该把创新驱动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从全程产业链的发展中,形成全程的“经济核算链”,在每个环节、每道工序增产节约,挖掘潜力,提高效益;运用信息化技术于“精细化管理”,形成具有特色的粮油企业的“数字管理”、“精细管理”模式;运用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的理念,把小麦的综合利用、深度加工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充分利用“小麦全身是宝”这个资源,形成绿色循环经济;慎用化学添加剂,改用天然生物添加剂;推广“四散”作业,降低成本,节约资源;运用络建立新的营销。

其中,“四散化”作业是大型面粉企业争先转型的一个方向。当前我国粮食物流成本非常高,为发达国家的2倍以上。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实现粮食“四散化”,即散装、散运、散卸、散存一体化运行,是提高粮食流通效益的必由之路,是粮食流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记。2004年,国家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2006年,在此文件基础上,国务院又颁发了《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文件要求建设从粮食主产区到主销区的跨省区粮食物流通道和物流节点,实现跨省区粮食物流主要通道的散装、散卸、散储、散运和整个流通环节的供应链管理,形成快捷高效、节省成本的现代化粮食物流体系。全国许多粮食物流设施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始筹建的。可以说,谁抓住了这样的转型契机,谁就可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想摆脱夹缝生存的困局,必须要走“特色化、差异化”路线。既然市场占有率不能和大企业相比,那么就要懂得“拾漏”,找准“蓝海”。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源有限等特点,很难进行多元化以分散风险,多元化对中小企业而言是陷阱而不是馅饼。进行专一化经营,提高专业化程度,更专心于某一细分顾客群,则是中小企业更好的出路。同时,由于经营的产品单一,企业组织结构更加简单,管理更加方便,资源更加集中,更有利于提高技术,进而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质量和口感要求也将越来越高,面粉市场会不断细分化、精良化,如法国就是不同的专用粉对应不同的食品制作,催生了精彩纷呈的面包文化。而这些“蓝海”或许就是大企业主动放弃的,因为过于细分的市场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而规模效应才是大京黄芩企业的优势所在。

鉴于我国优质麦难优质的原因,要走特色化、专用化的面粉企业还应充分利用好国际市场。生产专用面粉和高档面粉的原料采购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产品销售也就完全可以与国际接轨。另外,企业必须在把握国内外小麦市场方面提高认知和分析能力,掌握好进口节奏,达到利润化。当然,在解决我国优质麦供需缺口的问题上,政府可以有更多的作为。政府应当大力推进规模化经营,发展“家庭农场”,打破散、小的格局,为优质麦的种植提供条件。同时应搭建有效的信息平台,积极推进农户生产与企业需求对接。在科研方面,有关部门应吸收国外在小麦育种方面的成果和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积极研制适合我国生态特点的优质小麦新品种,及时淘汰不适宜推广种植的优麦品种,引导小麦品种结构调整。

政府是最终的“解铃人”

总体而言,在面粉行业产能过剩的治理过程中,抑制政府冲动成为首要事情。尤其是要实现产业升级,需要创新精神,必须以市场为主,而不是各种行政性的“规划”,这是我们要认清的。从历史来看,企业家最有可能判断未来,尽管企业也有犯错。我们没有办法相信政府官员比企业家判断更准确,何况他们本身不担当任何风险。我想,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尤其是民营企业,放开监管,减少审批,比提供补贴重要得多。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放权”是政府在行业整合过程中的作为。

当然有些权不能放,如监管权。很多人都知道,中小企业必须走差异化路线,但令人困惑的是,我国的面粉行业为什么总是处于同质化的无序的低端竞争中?更困惑的是,既然竞争如此激烈,这些散、小、乱、差又毫无特色的企业是如何获得存在感的呢?至少它们选择了进入这个行业。笔者认为,除了上述所说的政策鼓励、补贴优惠的“政府失灵”问题,还是政府失灵问题,这次表现在行业有效监管的缺失,导致粮食加工行业进入门槛大为降低。缺少了必要的约束,各类不规范的小企业很多时候靠的就是降低产品质量、偷税漏税等手段在成本上对抗大企业的资金、技术优势。这些不规范的企业造成的不良的“经济外部性”均由社会承担。加上我国对专利权、品牌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仍较为不足,走特色化、差异化路线相对于打价格战,几无优势,反而会面对较大的风险,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创新之路。这是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悲剧。

如果政府能够建立合理的行业标准,并严格监管,形成扬善惩恶的机制,为“有良心”的企业提供的保护,那么,政府的行为就是把“义与利”统一了,而这也是政府应当,并且唯一应当做好的。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这将是我们释放改革红利、成就中国梦想的关键。

并推动这1新型生物材料实现产业化 艾格农业报告:数十种常规报告,上百份专项报告,帮助您了解农业产业,预测价格趋势。

详细常规报告请点击:

详细专项报告请点击:

更多数据请访问艾格农业数据商城:

:艾格农业

肾精不足如何调理
腱鞘炎是什么症状
骨通贴膏
儿童积食不消化小妙招
友情链接